News

行业资讯

Navigate:Home > News > 行业资讯 > Details

从信息流管理看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 (概述)

Update:2007-05-27 Views:13377
一、学校信息化历程
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般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校园网所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还远不能发挥出校园网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高等学校,不能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样,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二、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即e-campu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三、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1、基础设施:包括各种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
  2、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
  3、系统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4、个性化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 园的门面。
  5、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6、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四、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之比较
  1、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2、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3、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4、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5、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五、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字化校园。在总体设计时规划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应用实际分步骤、分模块地实施应用系统的建设,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使网络基础、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步发展。       
2、内合外联、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3、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形成特色。高校各学科中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教育优势和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技术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4、重点突破、加大投入、形成优势。在那些特别有利于发挥信息化教育特长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方面,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建设学科资源库,迅速形成优势。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点
1、数字化校园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教育环境。
2、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纳入学校的宏观战略规划,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专业建设、教育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学校各项工作的数字化必须纳入全校数字化的规划。
3、数字校园建设要有组织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是一把手工程,实施需要校方和建设方的紧密配合,只有校方的领导和各级人员提供紧密配合才可能让建设方建设好这样的一个整体项目,校方应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的长远目标和分阶段建设目标,确定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以及审议学院数字化校园规划和实施方案。
4、确定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具体工作。
5、数字化校园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可单独进行,分阶段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应由基础平台承担和服务,并提供相应的应用访问接口。
6、全校各部门和师生员工要加强职工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进校园网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七、数字校园建设流程
1、开发流程
包括计划、评审、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实施、试运行、运行、验收、维护、升级
2、项目管理
包括质量、进度
3、需求变更
需求跟踪和变动管理
4、培训及服务
包括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人员培训体系、系统维护及软件升级服务
 
八、数字化校园第一阶段功能需求
1、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信息点遍及教学、科研、实验室、办公、宿舍、后勤服务等场所。一般信息点传输速率为100M到桌面。特殊场合要求250M到用户终端。
2、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可向所有教室、部分实验室、部分学生活动场所同时提供电视信号。节目源可在本校自办节目、有线电视台节目、卫星接收节目、校内直播节目等多种信号间进行切换。
3、有线电话系统。电话线路铺设到办公、科研、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活动等场所,采用虚拟网,实现内部互打不收费。
4、电子图书查询与阅览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在任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上查询书目,阅览电子版图书。以读卡方式借书还书。
5、校园安安防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中心视频控制,数字和模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将学校办公、科研、库房、停车场等动态情况传输到中心监控室。提高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的灵敏性与准确性。
6、校园“一卡通”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在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籍管理部门、计算机房等设置读卡器。学生凭一张卡可在整个校园从事多种活动与消费。
7、远程教育系统。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和Internet网络接收外来远程教学节目;在本校的演播厅、多媒体教室等自制教学节目;再通过Internet网络将远程教学节目传送到下级站所及学员。
8、校园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通过一套系统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等基本需求,同时通过可编程的校园背景音乐系统,提供新校区良好的学习氛围。
9、后勤电子化管理系统。可对楼宇的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可自动控制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路灯等照明的开启与关闭。
10、电子公告及查询系统:在行政中心楼、图书馆大楼、文体中心、食堂等场所配置大屏幕显示屏,发布图文消息、通知等;也可通过触摸屏实现多媒体信息查询。
 
九、数字化校园化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
按物理结构划分,数字化校园由以下5个子系统组成:
1、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2、闭路电视系统CATV
3、有线电话系统
4、无线和有线广播系统
5、安防系统
6、后勤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系统
 
(本文观点主要摘自一高等专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Applications|Products|Solutions|News|Partners|Supports|Contact
Copyright © 2002-2025Copyright @ 2017 Sumzi Electric Technical Co,.Ltd Of SHENZHEN . All rights reserved.No.11091659 for ICP Registration Purpose in Guangdong